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义利观
特约评论员 徐 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教育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摆在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需要,也反映出了利益对人心人性的重要影响力。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民族却涌现出了许多舍生取义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我们的历史也因为了范仲淹、文天祥、海瑞、林则徐等许许多多重义轻利更为民族大义的英雄人物而熠熠生辉。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也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认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以民族复兴、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孔繁森、焦裕禄、王进喜……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在昭示着共产党人的义利观。
见利思义、天下为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东汉时期,有个叫王密的贤人曾受到过东莱太守杨震的举荐,后王为报答知遇之恩,怀揣十金要送给杨震,并说夜深人静,无人知晓。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天地之间有公义,举头三尺有神明,公心公义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红色基因就是大公无私的,就是为了民族和人民的。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红色传承,这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丝毫没有自己半点特殊利益的格局气概,也正是我们取信于民的重要根基。而反观十八大之后落马的那些贪官,许多都是背离了党的宗旨,丢掉了优良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偏移,荣辱观、义利观发生扭曲。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曾任北京副市长的陈刚“极度贪婪”“腐化奢靡”,竟“建造供个人享乐的豪华私家园林”、“独占私人会所”、“长期利用规划审批的重要职权大肆敛财”。中信集团原执行董事赵景文“违规低价购房”、“利用国有企业的信誉和地位大搞权钱交易”,除了收受贿赂外,还损公肥私,贪占国有财产。损公肥私,一旦公私不分,触碰了公与私之间的红线,那么也就打开了人性直线堕落的阀门,最后必然蜕变成腐败分子。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政治文化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正确的义利文化是衡量党员干部的一把标尺。义利观不正确,把利放在义前,就会忘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党的宗旨使命,也就很容易滋长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热衷于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的,其实也都是些利益熏心之流。这个“利”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政治利益,甚至就是为图省事图享受。当前,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少了,不作为不担当却又成了一个难题。一些党员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对工作有畏难情绪,奉行“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一些地方蔓延,干事创业的生态氛围遭到较大破坏。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本是党员干部的应有之义。拿着工资不干活,甚至是拿着饭碗砸自己的锅,这些都严重背离了党的初心宗旨,耽误了发展先机,可以说是不义之举。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树立培植正确的义利观,这对于提高党性修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契合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决定了党是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它的所有利益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除了天下公义之外,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心私利,共产党人的心中应该充满公心公义。“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做官莫求发财、发财别来做官,当官发财本应两道,这是天下公义,也是党的要求。作为共产党员,绝对不能以商品交换原则来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因为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用来造福老百姓的,不是用来谋私的。权力不能染上铜臭味,权力也不能染上不为病,清廉有为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培养重托,才能对得起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历史不断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诫我们,义利观正确就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就能够舍生取义,留得清白在人间,而如果义利观扭曲,一心只为谋私利,最后的结局必然是身败名裂,成为千古罪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人的义利观更是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的。权为民所用,利为谋所谋,情为民所系,这些应该时时刻刻地根植于每一个党员的心中,做到见利思义、大公无私。见利忘义、以权谋私的,不被党和人民所认可,最后也必将堕入违纪违法乃至犯罪的深渊。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处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修身养性和为政做官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升华自我、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