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要闻

思享 | 宋志平:为什么要去以色列?

发布时间:2022-09-28 11:12信息来源:网络 打印: 字号:A+|A- 浏览次数:
思享

仲夏时节,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应邀前往以色列见证项目签约、访问交流。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去以色列?以色列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拜访参观了希伯来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特拉维夫大学、耐特菲姆灌溉公司、魏茨曼研究所、佩雷斯创新中心,与著名的《创业的国度》一书的作者索尔辛格对话之后,宋志平感触良多,撰写了《为什么要去以色列?》一文。下面小料带大家一起去文中找寻答案吧~~


1.webp.jpg

特拉维夫刚刚落成的佩雷斯和平与创新中心

 

今年6月,我和几位集团的同事去了以色列几天。之前,凡是知道我行程安排的人大多问我一句话,为什么要去以色列?我的女儿还微信特意提醒我去以色列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去人多的地儿。其实去以色列是我一段时间的一个想法,尽管这次去签约了两个项目,但我真正的想法却是希望借这次机会对以色列企业创新一探究竟,同时也希望能与以色列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以色列确实对我们来说是谜一样的国家,贫瘠而狭小的土地,850万国民,却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2019年预测人均GDP能达到4.2万美元。关键是无论在芯片技术,生物技术,还是国防和智能化等前沿技术均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在年轻人创新创业方面更是让人刮目相看。近年来,索尔辛格先生的一本《创业的国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影响了很多年轻的读者。大家都在问,以色列是怎样做到的?为什么是以色列?这些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最小的博物馆


 


 

 

 

 

我们访问以色列的第一站是历史悠久的希伯来大学。老校长、物理学家哈罗克·古弗诺亲自在爱因斯坦博物馆接待了我们。爱因斯坦是德籍犹太人,也是希伯来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走进爱因斯坦博物馆,我们感觉是否走错了地方,因为校长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只有30平方米左右、两边都是书柜的屋子。正在困惑间,老校长介绍了屋子里各种物品的来历,顿时让我们肃然起敬。这两边满满的藏书,全是爱因斯坦的私藏,其中不乏他的最爱,他将这些连同阅读时常用的小书桌,全部捐献给了希伯来大学。老校长小心翼翼地打开桌上的几个盒子,里面分别装着爱因斯坦的诺贝尔奖章、相对论最早的中国译者的照片、民国时期的中文译著,和为我们这次来访精心找出来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手稿原件。打开手稿,每一页的笔迹都一丝不苟,连涂改都是工工整整,让我们对大科学家认真的治学态度深有感触。看到第45页,也就是手稿的最后一页,爱因斯坦推导出了相对论的公式,如此复杂的理论竟然只用了这几个简洁的公式来表达,真可谓大道至简,物理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如此吧。

 

爱因斯坦曾说,“我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充满了一种好奇心而已”。牛顿则把自己形容成为在海滩上捡贝壳的一个小孩子。这就是创新的精髓啊!好奇心是科学创造路上的引路人,在教育中,不一定总让孩子们循规蹈矩,不越雷池,要充分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将会有利于我们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我邀请老校长8月份去中国时给我们的干部做一个关于希伯来大学和爱因斯坦的报告,老校长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2.webp.jpg

老校长讲解珍贵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手稿



这次我们访问的几个大学是以色列最好的几所大学,其中希伯来大学的农业、生物、考古等专业闻名世界;以色列理工学院号称“以色列的MIT”,在微电子、新材料、水处理、健康与生命科学、信息产业等方面硕果累累,诞生了好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众多的明星发明和创新创业诞生于此。该校的学生每四人就有一人创业,72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中,有58%由毕业于该校的学生创建或管理,这些相关企业的总市值为220亿美元!理工学院和希伯来大学一样,也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德国犹太人团体所建,爱因斯坦也是创建者之一。这些学校的历史比以色列国的历史更长,说明对于他们而言,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教育必须要先行。

 

特拉维夫大学建校晚一些,却是以色列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也是美国之外产生创业者最多的大学,产生了以色列50%的创业企业主。和我们座谈的工程学院的副院长戴维德·门德罗维克也是一位创业先锋,他开了7家公司。他介绍说,学校正在筹集专门的风险种子基金,基金会挑选学校的优秀学生,给每个潜在的创业者最高40万美元初始基金,并进行辅导,培养企业家和创业企业。在收益方面,教授们创建的公司赚的钱和学校五五分配,因为教授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使用了工作时间和学校资源。但是对于学生,创业所得的收益完全归他们个人所有,充分鼓励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色列各大学的学生们往往利用最后一年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时间,积极地创业。

 

这几家我们到访的以色列大学和研究所都有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技术代理公司,希伯来大学是Yissum,以色列理工学院是T3,特拉维夫大学是Ramot,魏茨曼研究所是Yeda。这些技术代理公司也是一个专业的孵化器,创业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入驻这些孵化器,技术代理公司对具有商业化潜质的技术进行鉴别、筛选和孵化,对专利技术进行申请并成立公司,并帮助找到天使投资。

 

 


 

 

 

 

3.webp.jpg

在希伯来大学Yissum技术转移公司进行交流

 

一般而言,这类技术转移公司享有其所在大学全部研究成果的使用权,大学不再将技术专利转让给除技术转移公司之外的其他商业机构。而研究人员可以不参与公司的任何经营运作,他们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技术性的咨询,在一定的时间里承担公司的非管理职位,从而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充分利用在他们擅长的科研领域。与孵化器签约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会在项目初创期提供免费服务,直到初创企业融资成功后才需缴纳律师费和会计费。成果转化后所得利润,将由学校、投资人、研究者进行分配。

 

其实,初创企业在以色列的成功率也不是那么高,大概是5%,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这一点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夏罗莫·迈特尔教授认为,这和大多数创业的学生往往缺乏对商业的理解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一定关系。所以,如果能够在理工科或其它学科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一两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课程,教给他们一定的商业知识,我想对学生们的未来创业应该是非常有用的,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减少他们走弯路的过程。

 

 


Start-up

 

 


 

 

 

 

以色列把创业叫Start up,是指找到创新的种子,并且把它变成小苗的过程。这和我们中国人的创业概念有所不同,我们对创业的理解不仅仅是指start up,也把小苗培养成大树,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做大做强看作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所以,将以色列的创业企业理解为“初创企业”可能更加合适。作为“创业的国度”,以色列构建了一个由创业者、投资机构、孵化机构等全方位、运作成熟的创业体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去创新创业。通过这些运作成熟的产学研创新合作机制,不断涌出的创业公司成为了以色列创新力量的源泉,这次考察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人感叹的是,无论哪家大学和科技机构,都可以自豪地拿出一张单子告诉你,有多少“改变世界”的关键技术,是诞生于他们的研发机构和初创企业!

 

以色列是个缺水的国家,但现在以色列的城市农村,满目所及,处处绿意盎然,据说全以色列有四亿棵树。这要归功于该国发现了滴灌技术。当年发现滴灌方法,起源于一家基布兹(以色列特有的集体农庄)的住户。这个住户发现他墙后边有一棵树长得郁郁葱葱,和周边因干旱长势不好的树木完全不同,出于好奇刨开土地后发现是因为水管渗漏造成的。因为这么一个偶然的发现,耐特菲姆灌溉公司应运而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滴灌企业。我们也应邀参观了这家公司,公司的农场里树木繁茂,各种作物长势喜人。通过将水直接灌溉到植物的根部,大大减少了用水量。公司在第一代滴灌技术发明后又研发推出了多种灌溉产品,帮助客户在获得高产优质的作物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水和肥料的消耗。现在,耐特菲姆公司依然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滴灌和微灌解决方案提供商。



4.webp.jpg

访问最早发明滴灌技术的耐特菲姆公司



 

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虽然出身于基布兹和军队,但他尤其重视创新,可以说是以色列创新立国的先驱人物。迎着地中海和煦的海风和灿烂的阳光,我们走近刚刚落成的佩雷斯创新中心,看到楼前竖立的几个大字“DREAM BIG(放飞梦想)”。佩雷斯认为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比自然资源更重要。事实证明了一切。在我们到访的魏茨曼研究所和佩雷斯创新中心,展厅里的展品琳琅满目,U盘、芯片、新药、纳米材料、打车软件......这些在以色列诞生的种子和长出的小苗,很多被美国买去做成了大产业,取得了大部分的利润,但是以色列也自然取得了相应的收益。佩雷斯创新中心所在的特拉维夫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创新城市之一,每年有数十家创新企业被谷歌等高科技公司收购,被称为“仅次于硅谷的创业圣地”。




5.webp.jpg


在佩雷斯创新中心体验未来科技



 

 

 

以色列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和这个国家的客观情况有关。以色列人口少,地盘小,区域市场空间有限,不适合于做大工业,所以他们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中国来说,以色列的这些短处,正是我们的长处。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邯郸学步,完全去模仿以色列,我们可以在创新创业的同时,着力于把企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

 

 


与索尔·辛格的对话


 



 

索尔·辛格是著名的《创业的国度》一书的作者,该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也广受好评。这次到访以色列,辛格专程和我见了个面,做了一场很融洽的交流。首先他介绍了他的新书,谈了他对全球面临问题以及未来创新方向的思考。辛格认为,未来全球社会的变革重点在于三个方面,教育、健康和现代化的城市。在健康大数据的采集和应用、针对疾病的前期预防和更早治疗、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培养和教育、更高效的城市交通等领域,将会产生未来创新的领导者。

 

我对辛格提出了我的问题。以色列所处的迦南,这片圣经里所述“流着奶和蜜的土地”,其实大部分是贫瘠的荒漠,而且群敌环伺,地缘环境恶劣。这样的一个“弹丸”小国,如何能够崛起成为一个创新的国度?它的崛起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新加坡和以色列都是没有什么自然资源的发达小国,但新加坡为何不是创新强国?犹太人的文化里是否已经存在创新的基因?

 

6.webp.jpg

与索尔·辛格关于创新的对话

 

辛格说,确实,犹太人的创新与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是有相关性的,2000年的流浪史,让犹太人不能安于现状,需要不断寻找让现实变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学习对于犹太人很重要,犹太人是以争论和质疑来学习的,包括对犹太人的经典——旧约圣经,我们都常常在学习的过程中展开讨论。不过,这样的特质适合创业,但对于企业做大可能并不适合,十个犹太人会有十二种观点,太多的争论和质疑对把小公司做成巨大的公司往往是不利的。对于中国和新加坡来说,文化和以色列确实不同,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如果辩证的来看,有时候一个优点,在另一种情境中却是个缺点,反之亦然,所以不必改变自己的文化传统,可以扬长避短,更好的合作。

 

我们讨论了书中有关集体主义的例子——以色列特有的集体农庄基布兹和兵役制度。我说,中国不少人当年插过队,去过兵团,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使得他们很多人成为现在的精英。辛格觉得这个类比很有意思,他又把美国和中国对比,认为美国是个人主义,中国更多的是集体主义,以色列应该在两者中间,比美国人有更多的集体意识。

 

基布兹(Kibbutz)是以色列的一种特殊的集体社区,在过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我们有幸考察了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基布兹,负责人告诉我们,社区里的人工作只有少数补贴,没有工资,但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均为免费。他自豪地说,我们没有钱,但是我们很富有。

 

尽管近几十年这些基布兹普遍进行了私有化,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那些在基布兹中长大的一代,很多成为了以色列农业创新的领头人。现在,超过半数的以色列农业科技企业由在基布兹长大的人管理。基布兹在以色列农业发展和建国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以色列历史的一部分,和那一代人的珍贵记忆。

 

7.webp.jpg

 120平米基布兹会员的家

 

在我看来,以色列和中国的创新创业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以色列人擅长于Start up,但不善于把企业做大,当然这也和以色列的自然环境狭小以及市场有限有关,而这正是中国的强项。两者如果能够结合起来,以色列创新的种子,进入中国这片有广阔市场和强有力制造业的沃土,应该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可以共创经济的又一个奇迹。辛格对此完全同意,表示以色列有很多创新,但创新者们不太知道中国大企业需要什么,如果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将会很有潜力。

 

通过这次和辛格的访谈,以及这几天和希伯来大学副校长以撒·弗朗克、以色列理工学院管理研究所学术总监夏罗莫·迈特尔教授的对话,我对以色列创新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大家都认为,平等、宽容失败和独立思考是以色列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同时,要给予科研开发人员更多的自由、更少的羁绊,让他们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去放飞思维、实现梦想。在通向成功的路上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任何初创企业,都必须尽快地找到盈利的商业模式,因为只有盈利,才能让团队继续跟从,一起奋斗。

 

 


胡茨巴


 

 

在以色列的创新考察过程中我们多次接触到一个词,这个词起源于希伯来语,在很多其他的民族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所以也让我们费了一番功夫,才理解了它的独特意思。这个词叫“胡茨巴(chutzpah)”,大意是百折不饶的往前推进,不管路上的一切障碍的一种大胆的品质。在希伯来语传统的用法中,这个词其实具有负面的内涵,意味着一种无礼霸蛮的风格。我一个在以色列留学的朋友认为北京土话中有一个词的含义和它比较接近,叫“浑不吝”。在犹太人的创业过程中,这个词常常出现,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体现了犹太民族一种大胆的创业和创新性格:勇气,热情,不惧障碍,绝不后退。这恐怕是他们在颠沛流离之中没有消亡,在创新创业之路不断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犹太人自从被罗马人赶出了迦南这片土地,在全世界流浪了两千年,到各个新的地方安家,财产还多次被剥夺,他们必须学会如何白手起家,去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东山再起,事实也是如此,祖先的流离锤炼出了他们这种百折不饶的品格,这种品格也已经深深刻入他们的基因,让他们在创新和创业的道路上成绩彪炳,领先世界。



 

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夏罗莫·迈特尔教授是「创新的基石」等三本书的作者,他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案例。该校两个喜欢探索飞行的学生,不满足于波音和空客对飞机市场的垄断,他们想尝试一下颠覆传统设计的飞机。他们提出了独特的飞机设计方案,造出了只用电池的飞机,可以在载客9人的情况下续航1000公里,不久前在巴黎航展上刚刚完成了样机的展示。两个毛头青年,能够大胆的颠覆现有的思路,克服常人所不敢想象的困难,做到大公司都不一定能够做出的成果,教授说,这就是胡茨巴。我想,以色列自由的Dream Big,产生了这些蓬勃的Start up,再通过无畏的Chutzpah去实现它,这就是以色列成功的秘诀吧。

 

中国人不缺乏聪明才智,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从种子到成果到应用还有很多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如果在中国,两个有飞行梦想和奇思妙想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怎样的创业环境,让他们可以造出一个新的飞机?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8.webp.jpg

两个毛头小伙子做的爱丽思电动飞机

 

 

我所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央企应该怎么创新和创业?央企作为国家队,具备很多资源,但是在央企里面能否做出很多start up?夏罗莫·迈特尔教授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建议。他说,建议你们把最有创意的员工从传统的团队里拿出来,因为如果他们有非常好的新主意,但不属于核心业务,放在那里不会起作用,还会分散掉注意力。可以搭建一个新的平台,鼓励和支持他们去做新东西,成功率一定比教授和学生创业更高。假设我们中国建材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块田,把一颗创新的种子放在传统的田里不一定会长得很好,但是如果把他们放到田旁边另外一个空地上,给他们一定的肥料和雨露,这一颗小苗有可能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在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教授们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我从管理到经营的观点的研究非常透彻,让我实在吃惊。在夏罗莫·迈特尔教授报告的一张PPT上,他居然把最近一段时期我的一些经营管理的核心观点列了出来,放在了他的PPT里面。他说,他做了50年的管理研究,而宋董事长做了40年的管理实践,管理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他对这些观点深表赞同。教授还特意提到,我们来理工学院路上的那个隧道是中国公司承建的,是这里第一个按时按工完成的项目,中国公司在这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大家对中国的工程建设能力非常佩服。

 

走在耶路撒冷2000多年的石头小道上,我想了很多。中国和以色列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化,建国时间都在70年左右,都有着谦卑勤奋的特质,都重视储蓄、家族关系与子女教育。另一方面,两国又有着巨大的不同和强烈的互补性。我们应该和他们加深合作,利用和发展他们的创意做大做强,在世界新技术浪潮的发展中,共创新的科技和经济奇迹。

 

和以色列一样,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怀揣梦想的民族,我们今天面临着一个转型发展的时刻,我们也有不少忧患,但梦想、勇气、创新和永不放弃才能使我们浴火重生。最后,我想用西蒙·佩雷斯的诗句来作为结尾:

你会如你的梦想一样年轻,

不会因岁月而老去......

 


Copyright © 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6221989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北顺城街11号 邮箱:jcqgxh2015@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09078669号